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鄄城县  > 正文

舌尖上的甜蜜“年味儿”

作者: 焦同帅 来源: 发表时间: 2022-02-12 10:50

近日,记者来到鄄城县彭楼镇任庄村糖塑第四代传人任红臣的家中,他正在糖塑制作间里忙碌着。经过化浆、注模、脱模等一番操作后,一个惟妙惟肖的“宝塔”便诞生在他的巧手之下。

今年50岁的任红臣,从记事起就跟着家人学做糖塑。20岁时,他接过父亲手中用梨木雕刻而成的模具,成了家族糖塑的第四代传人。30年间,经历了糖塑在民间的兴衰后,他仍旧坚守着这份老手艺。每到年关,他都会拿出那套历经百年沧桑的模具,模印出人物、动物等各种带有吉祥、喜庆寓意的糖塑,给新年增添了甜蜜的“年味儿”。

细看,任红臣做出的糖塑形象古朴优美、生动传神、通体雪白、润泽如玉,加之食用色素着色,愈发显得洁净而艳丽、意趣天成,质朴中透露着典雅之气。

“糖塑的制作过程全部需要手工来完成,工艺可以分为泡模、束模、化浆、注塑、拆模五道工序。”任红臣说,制作糖塑要先将模具放到清水里浸泡,这样拆模时不粘糖浆,更易成型,这就是所谓的“泡模”。在做糖塑的工序中,化浆尤为重要。将铁锅置于炉灶上,放入白砂糖,适量添水,细火慢熬化成浆,待水分收干后,快速倒入模具中,去除掉多余的糖浆,就算是完成了一件糖塑作品。

“化浆的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处,火大了糖浆会发苦,影响口感,小了砂糖不能充分溶解,做出来的糖塑光泽度就不好。”任红臣说。

糖塑在不同的地域和场合,叫法不一,用途也各不相同。

“有些地方称糖塑为‘糖人贡’‘糖供’,用于祭祀或充当贡品,而我们当地百姓则称之为‘果钱’或‘糖人’,多用于‘暖婿’或直接食用。”任红臣说。

早在80和90年代,糖塑是大年初二“暖婿”的必备品。家中有刚嫁出的女儿,大年初二回娘家,亲朋要带上糖塑前来串门,俗称“暖婿”。

“前去‘暖婿’的人要带上4个、6个或者8个不同形状的糖塑,这样才显得隆重。在那个年代,糖塑的需求量非常大。”任红臣说。

那时,每到腊月二十,任红臣就开始忙活起来,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。到了大年初一,他做糖塑的工作才能结束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,人们对糖塑的需求量逐渐减少,再加上做糖塑受时间限制,又只能全靠手工来完成,所以做糖塑的人少了,糖塑便慢慢退出了大众的舞台。但是,任红臣每年做糖塑的传统一直都没有改变过。这些年,在鄄城不少“年集”上,都能看到任红臣卖糖塑的身影。

惟妙惟肖的糖塑是时代的印记,它的味道里藏着许多人的回忆。所以,任红臣每次出摊,都会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,或者干脆买下来,细品其中的滋味,找寻被岁月带走的味道。

然而,在任红臣看来,春节是中国传统佳节,而糖塑是传下来的手艺,在传统佳节用传统手艺增添一些节日气氛,让大家尝尝“甜头”,热热闹闹,这样才是过年。

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房 正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